鈕扣的由來:衣冠之國 繩結情韻
發(fā)布時間:
2022-07-12
中國的紐扣發(fā)展有著奇特而又悠久的歷史,早期的紐扣為“繩結”,“繩”與“神”諧音、又因“繩”似蟠曲的龍,它的變化因此成了神的化身,“結”與“吉”諧音,“吉”有著豐富多彩的內容,福、祿、壽、喜、財無一不屬于吉的范疇。而在古典文學中,“結”更被象征著男女的纏綿愛情,人類的情感有多么豐富,“結”就有多么千變萬化。因些在古代作為紐扣的“繩結”,體現(xiàn)著人們追求真、善、美的良好愿望和對宗教的信仰。
在形式上,從先民用繩結盤曲成“S”形飾于腰間開始,歷經了周的“綬帶”,南北朝的“腰間雙綺帶,夢為同心結”到盛唐的“披帛結綬”、寧的“玉環(huán)綬”直至明清旗袍上的“盤扣”等。無不顯示了“結”在中國傳統(tǒng)服飾中的地位。經過幾千年的演化,直到近代紐扣才取代了繩結。
今天,人們把古代的“結”藝統(tǒng)稱為“中國結”,被賦予了更廣的裝飾作用,然而“結”這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,依舊在現(xiàn)代服飾文化中起著深遠的影響。
相關新聞